灯谜模板图片_灯谜素材电子版
1.怎样才能写谜语
2.怎么做灯谜手工
3.精选元宵节作文素材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精选13篇
一年一度元宵节到,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1)
元宵节的晚上,我和我的爸爸去看花灯。我们看到了孔明灯,荷花灯,兔子灯,小鱼灯,彩虹灯和玫瑰灯。
我和我的爸爸又回来放焰火。忽然一个“导弹”嘭的一声飞向天空,就像大炮似的,在天空中爆炸了,五颜六色的小伞兵飘然而落,快到地面时就消失了。几颗“流星”从空中划过,看,那流星闪闪发亮,飞向云层,接着出现无数小礼花,小礼花霹雳巴拉地响声吓得我赶快捂住了耳朵,一会儿,小礼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元宵节的晚上真热闹,大街上人山人海,我真期待下次的元宵节!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2)秋天到了,天气秋高气爽,让人心情真舒畅啊!小院子里,一群小朋友在玩跳皮筋,小红在旁边数着,由小美、小雨、小青,来跳皮筋,他们嘴里唱着:“小皮球,恰恰油,马兰开花二十一……”他们跳得开心极了。
旁边有三个小男孩在玩弹珠,由小军当裁判,小明和小刚来对阵,小明用大拇指轻轻一弹“啪啪”弹珠滚得好远啊!小刚看见了不服气地说:“你以为弹得这么远,我就比你落后啦?只见小刚学着小明的样子,弹的比小明还远呢!只见小明说:“我的学习比你好,你的弹珠比我弹得好,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小鸟停在电线上“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小明说得好!”牵牛花的颜色很鲜艳了,好像鼓励他们呢,为他们吹起小喇叭呢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元宵节到啦!元宵节到啦!大街上张灯结彩,街道上车水马龙,超市里水泄不通。我和奶奶好不容易才买到了制作汤圆的食材。
一回家,我们就开始分头准备了。奶奶从厨房里拿出一大把花生,把他们剥开,炒熟碾成渣。我呢,就在一旁往面粉里加点水,边捣面糊边玩。奶奶拉下脸,气呼呼地说:做事给我认真一点,不能糟蹋食物,要玩就到一边去!我听了奶奶的话,不敢再玩了。只见奶奶戴上手套,系上围裙,双手有节奏地一推一揉,慢慢地,刚才被我弄得乱糟糟的面糊,成了一团洁白的,听话的面团。奶奶让它圆,它就圆;让它方,它就方。
奶奶捏了一小块面团给我,让我搓圆。可是面团不听话,在我手上没成圆,反而被面团黏得手足失措。奶奶说:“搓汤圆,要轻揉。”奶奶一边说,一边做给我看。我也照着奶奶的动作,慢慢地,慢慢地呀!我成功了!面团终于被我揉成了圆形。接着,一个个小汤圆,在我的手底下诞生了。
开始煮汤圆了。没一会儿,锅开了。一个个洁白的小汤圆,从锅中冒出来,挨挨挤挤的。
可以吃汤圆啦!”奶奶给每个碗里都盛上了汤圆,还加了点糖。嘴馋的弟弟迫不及待地从碗中捞出一个汤圆,刚放进嘴里,就连忙喊道:“呀!好烫!好烫!”我们大家在一旁见状都笑成一团了。
我吹了吹汤圆,把汤圆放进嘴里,咬一口,好甜呀!甜甜的汤圆直冲我的胃里,那全身上下没有一处不是暖烘烘的,舒服极了。
我们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元宵节。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4)今天是元宵节,为了早点去看元宵灯会,我吃饭的速度也加快了。到了城北公园一看,这里真是人山人海,早已成了欢乐地海洋。
我想去看舞龙表演,可人太多,挤不进去,我们只好先去了游乐场。玩了一会,妈妈忽然看见了一个很大的灯,我被它吸引了,也跑了过去。它真的好大啊,比爸爸还要高!下面是一艘小船,上面是一头大金牛,寓意着我们在这个牛年里一帆风顺。
半空中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有荷花灯、鱼灯、玉兔灯、八角宫灯……它们排成一串,象一条灯河,把整个公园照耀的晶莹璀璨。
抬头望去,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空中,还有无数的孔明灯冉冉升起。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又叫许愿灯,它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和快乐。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5)今年我们家乡的元宵节非常热闹!
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大街上,看见了还多好多都围在一起兴高采烈的看着什么,我见缝插针的钻进去,原来是好多阿姨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在扭秧歌,真好看。那边又从远处来了一队敲着锣打着鼓的人,中间还有几头狮子在舞。我高兴地在人群中穿来穿去。
晚上,我们来到一座高楼下面,看到街道两边都是各式各样的灯,把街道照的和白天一样,一条长龙在街上飞舞,街道两旁站满了观看的人。远处半空中放起了烟花,好美的烟花,像仙女的花篮撒了一样,一个接一个开在幽深的夜空。
回到家里,妈妈给我们煮了又香又甜的汤圆。好高兴的元宵节呀,真希望明年的元宵节早点到来!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6)今天是元宵节,乐乐小学组织同学和老师去附近的广场去过节。
同学们一下车,就看到了五彩的烟花,烟花变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看,小白兔多可爱!长着两只大耳朵,红红的小脸,短短的尾巴,小小的身子,看起来真是灵活!瞧,小鹿在迅速地跳跃,两只鹿角是金色的,长长的腿一跳一跳的,可活泼啦!
“看,那里有许多花灯,快来看啊!”小明在招呼大家。大街上处处都是花灯的影子。花灯有圆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甚至还有菱形的。米老鼠灯圆圆的耳朵,大大的头,让人感到生机勃勃,山羊灯金**的角,使人觉得很有精神。
这真是一个热闹而又五彩缤纷的元宵节!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7)二月六日是新学期报到的日子,也是今年的元宵节。放学一回到家,奶奶和我说:“今天咱们吃彩色的汤圆”!
晚餐时,奶奶把五颜六色的汤圆放入沸腾的清水中。不一会儿,一盘热气腾腾的汤圆出锅了。有红色的椰奶汤圆、**的豆沙汤圆、还有紫色的蓝莓汤圆……好吃极了!
正吃着,爸爸问我:“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我说:“我还真不知道呢。”于是,我上网去查。原来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元宵节了,正月是新年的第一个月,也称元月,十五这一天晚上的月亮最大最圆,古人称晚上为“宵”,所以正月十五叫“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这一天要猜灯谜、吃元宵、看花灯……
我不仅吃到了美味的汤圆,还收获了许多知识。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8)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中午,我和妈妈、哥哥一行六人去文化广场看闹元宵活动。路上的人可多了,简直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一辆一辆的花车队伍开了过来,五花八门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声:穿红着绿的秧歌队扭着欢快的秧歌、火红的腰鼓跳起来、惊险刺激的高跷表演、幽默的旱船表演、憨态可掬的大头娃娃、舞龙舞狮舞出了盛世祥和! 到了晚上,我们又结伴去看烟花,一路上人们扶老携幼,他们兴高采烈的边说边笑,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观赏焰火晚会,共度激情夜晚。 7点28分,烟花晚会正式开始了! 忽然,“砰”的一声,一个“导弹”飞向天空,在天空中炸响,五颜六色的“伞兵”飘然而来。
一簇簇色彩鲜艳的花束飞向天空,接着出现了无数的小礼花,小礼花“噼里啪啦”在半空中炸响了,伴随着“隆隆”的礼炮声。各类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染红了天空。忽然,一条金色的巨龙出现在河岸边,把河水映的通明。引起观众一阵阵欢呼声。人们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想把这美丽的瞬间留住! 我喜欢今年的元宵节,更期待明年的元宵节!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9)时光飞转,正月十五又在元宵的香甜中匆忙地来赶赴这团圆的盛会。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这个历久弥香的传统佳节不但没有褪色,而且愈发被发扬光大。
元宵之日,我们千家万户都被团圆的喜悦所包围着,随这上课铃的到来,六位阿姨可要教我们包元宵呢,过了一会儿,大家开工喽!只见李雨涵的妈妈,不停地搅拌着糖和黑芝麻的混合物。这正是制作汤圆的馅儿呦!没过多久褚尚谦的妈妈就来了,她是蘑菇头看起来真可爱,我从心底不由自主的发出了一声"樱桃小丸子"来啦!再瞧一瞧孔佳文的妈妈,她那精湛的手艺令我目瞪口呆,雪白的面团在她的手下好似有了生命一般。我不禁称赞孔佳文妈妈为厨神!在一旁的周思雅妈妈和田勇红妈妈跟我们一样也是学徒哟!过了许久,张老师邀请陈玉阳,周思雅、李雨涵,他们到前面去近距离学习,我有些小嫉妒,不经嘟起了嘴。
等好几组都体验过了包元宵包汤圆之后,终于才轮到我们。上去时,我瞬间精神了起来,可过了一会儿,我的手不听使唤,我有些厌倦了!我左想想右想想,我不能现在就放弃。于是我鼓起劲,揪了一点儿白面,又揪了一点儿紫面,和在了一起,就这样,双方元宵问世了!我慢慢地发现大家都开始学我了,我扬起鼻子高兴极了,可就在我沉浸在双簧元宵的世界里时。王刚打破了我的甜梦"过去点儿过去点儿"。我就这么被无情的赶走了。
我来到了汤圆团队,我心想:"杨予希,你现在可是寄人篱下,得客气点!"。说着我就开始做好人了。我让他们先乘馅儿,。可他们不领情,三挤两,挤就把我挤走了。我失望透了。在这时,。元宵煮好了,说是迟那时快,这元宵可成了填补我心灵的"良药"啊!。我"嗖"的一声,。已由这边的座位,跑到那边的队五中了,令我出乎意料的是这短短的时间里,后面已经大排长龙啦。害我排了好久才排到,当我端着良药来到座位上时,褚尚谦举着一颗双簧元宵说:"你们瞧!"我瞪大了眼睛说:"这是我包的呀!"禇尚谦立即吞入他那啥都吃的老虎嘴中。我赶忙问:"咋样?"他点着头对我说:"太好吃啦!"他这一说说的我心花怒放的傻笑了起来,今天元宵和汤圆真好吃!我吃饱了,还不忘指责着我的小肚子"你可真是不争气,这么快就饱了!"这些元宵汤圆吃的我真是美滋滋!。
元宵,你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块愧宝,你让无数外国友人感到了中华民族的古色古香;元宵,你是连接人们情感的一座桥梁,你让常年出家在外的人感受到了亲情与友情的温馨;元宵,你是闪耀在雄鸡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你让炎黄子孙为古老而富有魅力的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10)大约8点比赛开始了,我被选为擂主的角色参加了这次比赛,比赛一共8轮,我取得了全胜,获得了第一名。
最精彩的是我和一位医生下的那盘棋,他的围棋水平很高,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们势均力敌[注: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经过我的努力,最终我取胜了,真的太精彩了。
大约9点半,我拿着我最心爱的奖品回家了。我今天过得很快乐。
庆元宵围棋擂台赛今天在牌坊街举行,爸爸妈妈带我去参加了这次比赛。牌坊街到处人山人海[注: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人们笑逐颜开[注: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到处张灯结彩[注: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呈现了喜洋洋的节日气氛。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11)“卖汤圆,卖汤圆……”我被闹钟的铃声吓到,莫非它的“猪脑子”出问题啦?可转念一想,哦,今天是元宵节啊!我以为今天还会和往常一样上课写作业呢,所以就没有太期待。
直到第二节课,语文老师来上课,听到“同学们元宵节快乐!”我们惊讶之余,连忙说:“老师元宵节快乐!”更令我们惊讶的是语文老师并没有立刻上课,而是给我们讲了半节课的关于元宵节的文化知识。朗诵了好多诗词,我最喜欢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眼中的元宵节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风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头饰……
等到晚上回来,就看到姥姥在搓汤圆,只见她把面团捏圆,然后放入芝麻和白糖,一捏,一个雪白的娃娃就出来了。因为作业少,所以早就写好了,就帮姥姥一起弄,我这个“鬼点子大王”怎么会干这么简单平凡的事呢?哈哈!我找来蔬菜汁,美术模具和布条,让姥姥把面团和汁水和在一起,然后在布条上写上了各种祝福语,叠得小小的,把它放到面团里,又用模具弄成各种形状的,有五角,有灯泡,有汽车,各形各色,不过,姥姥一直背着我,连装汤圆都不让我装。
汤圆煮好了,爸妈也回来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吃着热乎乎的汤圆,别提多幸福了。这黄瓜汤圆软软糯糯的,味道上还带有一丝丝黄瓜的清新,这麻薯味的甜甜的,一口下去,就是个塑料袋。天哪,早听说过饺子里放硬币却没听说过汤圆里放红票子的,而且我也没放啊!姥姥笑着说:“这个钱,是你爸妈给我的,我又用不上,就包到了汤圆里,给你当礼物吧!吃到红票子,今年发发发啊!”原来,姥姥背着我是为了放钱,盛的时候故意盛给了我。说着,姥姥吃到一个布条上面写着“越来越美!”姥姥急忙给了妈妈:“闺女,今年也要美美啊!”爸爸吃到的“寿比南山”给了姥姥,“妈,祝您越活越年轻啊,活到200岁!”姥姥笑得合不拢嘴,妈妈把“工作顺利”给了爸爸,我自己吃到了个“更上十层楼”。
吃完元宵,我和姥姥先去看元宵晚会,看着看着我就进入梦乡。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12)清晨,炮声把我惊醒,起床一看日历,啊,原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天气虽然有些阴沉,但人们却很愉快,不受天气的影响,到了街上一看,树上都挂上了灯,电线杆上也都挂上了灯笼,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我们一家三口去了姥姥家,正赶上老爷准备炸元宵,我脱了外衣,洗了手就去帮老爷炸元宵,老爷为了防止炸元宵的时候元宵爆炸,就提前把元宵都蒸了一下,然后再炸,老爷和我一人戴了一个口罩,全神贯注的投入到炸元宵的工作当中,只听见油锅里噼里啪啦的声音,渐渐的声音小了,打开锅盖把炸好的元宵夹了出来,像这样把所有的元宵都炸了出来,元宵炸好了,我们开始吃了,我只知道元宵好吃却不知道是怎么做的,我问了问老爷是怎么做的?老爷说是把元宵里的馅包好再放到一个大的圆盘里来回滚,就做好了。
今天,我不仅吃了元宵,还学会了怎么炸元宵,还知道了元宵是怎么做得。这个元宵节是我过的最快乐的元宵节。
快乐的元宵佳节作文素材(篇13)中华传统文化可真不少:有舞龙耍狮、过年、中国结、对联……今天,我给大家讲元宵节。
正月十五的晚上叫元宵节,古代称为上元,元宵节就是上元的晚上,含有本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汉朝时,朝廷在这一天祭祀道家的太乙天神,从黄昏直到天明,所以晚上能够破例不戒严,准许老百姓观看。张灯庆祝开始于唐朝,这是佛教徒从西方传来的习俗。本来只是十五这一夜,以后增加十四、十六两夜。陈列的灯彩也越来越华巧,花样也越来越繁多。皇家办得更是豪华。唐睿宗时曾在长安宫城多架起一座高20丈得“灯轮”,上面缠着彩色丝绸,装饰金玉,悬挂5万盏灯。唐朝诗人苏味道曾作诗《正月十五夜》,描写当时灯烛通明的热闹场面: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宋代起人们把谜语写出来挂在灯上,猜中得奖。
元宵节的应食也叫“元宵”,或称“汤圆”。各地汤圆风味不同,但作为团员的象征却是一致的。正如台湾民谚所说:“吃了汤圆好团圆。”让我们期待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那一天早日来到!
怎样才能写谜语
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谜语在宋代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京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集中发达的地方,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便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活动,北宋的汴梁出现了专为伎艺演出服务的场所--瓦舍。谜语属于百戏之一,通过商业和伎艺场所的传播得到空前普及,制谜和猜谜之风非常盛行,涌现了一大批谜语艺人,如马定斋、霍百丑、张山人、胡六郎和魏大林等。早在隋唐时期,正月十五张灯已成为民间习俗,到了北宋,元宵佳节更显得热烈隆重,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五日元宵,大门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对,乐声嘈杂十余里。”北宋为金所逼,迁都临安后偏安一隅。统治者为了粉饰太平,每年都要国人在元宵节张灯结彩,大事欢庆,所谓“南宋时观灯独盛”,趁这个机会,一些文人学士便“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浑话,戏弄行人。”至此,灯和谜发生联系,结下了不解之缘,诞生了“灯谜”。这时的灯谜,是指写在灯上的谜语,而不是专指现在的文义谜,两者有本质的区别。随着灯谜的出现,兴起了灯谜组织,当时的京城临安成立了谜社,据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隐语,则有南北垢斋、西斋,皆依江右谜法。谜语、习诗之流,萃而成斋。”谜社的成员都属飞诗之流的文人,他们或以谜相酬和,或以谜相嘲戏,或品谜玩隐,或著书立说,继往开来地共同推动了谜语的发展。谜语形式的多样化是宋代谜语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字谜、物谜、画谜、印章谜和人名谜主宰了当时的谜坛,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猜谜体制,如道谜、正猜、下套、贴套、走智、横下、问因和调爽等。宋代流传下来的谜语不少,到目前为止,从各种古籍中搜集来的就有七十多条,这些谜语大多是以诗词为面的。北宋王安石,不仅是位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谜语专家,在谜语制作方面,他技艺娴熟,高人一筹,宋代的一些野史记录有他的部分谜事活动和谜语作品,如以“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猜。贝字欠两点,不作目字猜。”分别射“贺”和“资”二字。又如以“常随措大官人,满腹文章儒雅,有时一面红妆,爱向风前月下。”猜物谜“印章”。在隋唐谜语的基础上,宋代的画谜和实物谜有较快的发展,这里引用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两则谜语故事,可以窥见一斑。据《东坡集》载:“东坡即拾一片纸,画一和尚,右手把一柄扇,左手把长柄笊篱,与佛印云:‘可商此谜,’佛印沉吟良久:‘莫不是《关睢》序中之语欤’东坡曰:‘何谓也?’佛印答曰:‘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非此意乎?’东坡曰:‘吾师本事也。’相与大笑而已”。又据《丹铅杂录》记载:“佛印持二百五十钱,示东坡云:‘与你商此一个谜。’东坡思之,少顷,谓佛印曰:‘一钱有四字,二百五十钱,乃一千个字,莫非《千字文谜》乎?’佛印笑而不答。”宋代文人多好治印篆刻,讲究印学,出现了印谱,从而了最原始的印章谜。据宋.周密《云烟过眼录》记载,宋著名词人姜夔以自己的姓名作谜而刻于印上,印文是这样的“鹰扬周室,凤仪虞廷。”首句引用《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隐姜尚的姜,尾句引用《尚书》“夔曲乐,凤凰来仪”,隐“夔”。姜夔的印章谜是一种创举,它为后来印章谜的发展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人名为谜底素材的人名谜在宋代已是见其形,日见其多,在谜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宋.彭乘《墨客挥犀》录有这样一条人名谜:“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肤,走入帐中寻不见,任他风水满江湖。”词语含蓄艳丽,情意缠绵,每句隐含一位唐代诗人,他们分别是:贾岛(假倒)、李白(里白)、罗隐和潘阆(拼浪)。一切真正的艺术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谜语在宋以后并没有中止和消亡,而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继续发展,在各种各样的谜事活动中,文人学士一直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宋、金、元三代都有谜集刊行,宋元年间有苏东坡、黄山谷、秦少游和王安石等人刊集成四册的《文戏集》,金章宗年间有四川人杨圃祥主编的《百斛珠》,元至正年间有浙江人朱士凯编集的《包罗天地谜韵》。受时代风云和区域文化的影响,元朝时期的谜语暂处于低潮,数量不多,虽然这样,但当时仍不乏上乘之作,如大诗人萨都拉创作了一则物谜,见于他的《雁门集》:“开如轮,敛如槊,剪纸调胶护新竹,日中荷盖影亭亭,雨中芭蕉声肃肃,晴天则阴阴则晴,晴阴之说诚分明,安得大柄居吾手,去履东西南北之行人。谜底是“伞”,以谜言志,制谜技巧非同一般。
怎么做灯谜手工
怎样去制作谜语?
一、是先有谜面还是先有谜底?
谜的制作实践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两种情况都存在。
先有谜面的优点在于,这个谜面往往是现成的诗词曲语,这就是借古人之思,纳入今人
的谜道,谜面显得有文采,引人去猜。若先有一个谜底在,制谜时则可以从谜底分析入手,
选择不同的谜路。
二、避免“露面”。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一条谜中,底和面的字不能相犯。若底面有字雷同,谜学上术语
称为“露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里顺便说一下,严禁“露面”,对制谜者是一种
限制,对猜者正好是一种巧妙的暗示,猜者通过谜面分析可以看透制谜者在回避哪些字,
进而去猜中真正的底,如“一衣带水”打一服装名,谜底就不可能是“雨衣”,因为“衣”
字已露面,则底上肯定无“衣”字,由此,谜底是“汗衫”即成必然的了。
三、灯谜创作要积累素材。
谜界流行的“射虎必备”,属于猜谜的素材之一。创作的素材那就更多了。有好的谜面
(除成句外,还有各种现成的**戏剧名、人名、物名、书名及现代生活中涌现的各种
词语等),制谜者切勿放过。有好的底,制谜者也不妨做个有心人。可把这些搜集起来,
记录在你的素材本上。很难想象,一个不积累素材的人,能创作出众多的既有时代气息,
又有谜味的作品来。举个例来说,如“总是玉关情”这句唐诗,古人做过谜,今人也做
过,名句不妨多做,关键是要有新意,所谓“旧瓶装新酒”。当报上刊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消息后,现成的时事已经和谜底十分接近了。经过斟酌,将首句改为“爱我
中国”,虽改一字,但未改其意,依然通顺成文,至此,这则谜的创作方告完成。
四、怎样理解和掌握“别解”?
谜是靠汉字的一字多义才得以生存的。汉字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组中,有它特定的意义。
谜作中如果仍取这个义,这就是直解。谜作中如仍取这个本义,则作品终不能成。如
“不念旧恶”这句成语中,念作记念解,旧作过去解,要成谜,就必须在别解上做文
章,以“读新书读好书”为面来射“不念旧恶”,把“念”和“旧”在这句成语中的
本意都别解了,这才有了谜味,也就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所以制谜者一定要
在别解上下功夫,所谓“词义相去愈远,谜味来得愈浓”。运用别解是制谜的一个基
本原则。
至于如何掌握别解,这就得借助于知识了,汉文字和汉语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一个汉
字的释义有多少种,一个句子如何顿读产生歧义,文字和文学功夫愈深,就愈能“借题
发挥”。初学制谜者,多查多翻《辞海》、《同义词词林》一类的工具书,乃是必不可
少的。
五、使用谜格。
随着灯谜创作的发展,谜中的别解有出现在谜面、谜底和面底都出现等三种情况。这三种
都可以考虑,除字谜外(字谜的别解必然出现在谜面),首先应考虑把别解放到谜底中去。
如何看待谜格?“格助谜活”四个字已概括了格的基本功能。因为谜格仅是制谜的一个手
段,是迫不得已而求之的。凡用格,谜底的字按照格的变化来念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要能
读得下来。如底为“人民画报”,你用卷帘格来制谜则不行,“报画民人”实在不知所云。
一般他说,谜底的原有念读总比格变后的念读顺达得多,所以制谜者应尽量地避免用格。
六、什么是“谜面抛荒”和“谜底踏空”?
这两种情况都是制谜中的常见病,应特别注意。
谜面上的个别字、词落实不到谜底上去,成为面上的闲字,术语称“抛荒”。这在借用
成句入谜的作品中极易出现。“抛荒”又有尚可捎带和无可捎带的区别:凡是一句中是
主语或处在骨干位置上的词,“抛荒”是不允许的,是为无可捎带,反之则可捎带。
如:一夜征人尽望乡(猜时人:齐怀远)一夜为闲字,但由于所处位置在“弱拍”上,
故尚可捎带。再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猜外国作家名:雨果),“晓看”、
“锦官城”都处在骨干位置上,都在本谜中被抛荒,故整个谜难以成立。
谜底上的个别字词在谜面上得不到反映,成为底上的余字,术语称“踏空”。“踏空”
也有扣合和扣不住的区别:凡是处在“弱拍”位置上的虚字或附加词,勉强扣合尚可,
应视为带得过去的,反之则扣不住。“踏空”在灯谜创作中是不允许的。
如:肝胆照江湖(猜**名:《碧海丹心》),谜底四字为两组骨干词,由于谜面扣
合牵强,致四字踏空,整个谜也难以成立。
七、什么是“倒吊”?
“倒吊”亦是制谜中的常见病。在逻辑范畴内特别是在概念上,制谜要求面和底要有基
本相同或相类的外延;如不能相类,则面上概念的外延必须小于底上概念的外延,即面
上是外延较窄的种概念,底上才可能是外延较宽的属。倘若颠倒种属关系,势必有悻情
理,谜的扣合上也就扣不妥贴了。如“水陆要塞”猜地名“山海关”,“水陆”的外延
要比“山海”大得多;“不同凡响”猜书名“神曲”.从属概念声响无法推出种概念乐
曲,这些都属词义概念上的倒吊。倒吊本质上属于难以成立的谜。
总之,制谜要有一个基本功和四个基本要点。
一个基本功是:博览、勤学、强记,不断积累素材,加强创作实践。
四个基本要点是:①谜面要成文;②底面不相犯;③别解方成谜;④扣合须妥贴。
按照灯谜创作的实践,来具体剖析制谜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下——
一、以面求底法
“巧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条谜面在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谜目获取不同的底
(确定谜目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谜目限制了谜底的范畴,体现了谜底的必然性和规定性)。
但在一个谜目里,只能是一个底,求这个底,一般可按照下列顺序完成(当然在人的实
际思维中会经常打乱)。
①拢意法:以面所概括的意思求底,底为面的浓缩。如“万紫千红遍地开”猜商业术语
“各色花布”,猜越剧演员“陆锦花”;较长的面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猜三国人“糜芳”。
拢意的要求是要“拢”得住。在逻辑范畴上,特别是在概念上,要意会而神传,严格防
止“倒吊”。拢不住谜底怎么办?一般可采取分扣的办法。
②分扣法:把谜面分成几成意思(即几个部分,一般两部分),分别扣合一底或多底。
如“百般红紫斗芳菲”猜作曲家“美丽其格”。
分扣以扣二底为较佳选择,二底取同一谜目则更佳。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国名
“刚果”,从拢意的手法看,面虽有闲字,尚可捎带(谜面说的是因果关系),创作者
继续追求谜的慎密,又配上另一国名不丹,底变成“不丹、刚果”.这样一分扣,使谜
更趋工稳。
③离合法:以别解的手法,看面句能否有字形拆拼的意思,再以此意觅底。此法一般用
于字谜。如“松柏后雕”猜书法家“林散之”。“一杯一杯不落空”猜演员“二林”。
这些谜都是巧妙地利用面句文字离合而成的。
④象形法:以别解的眼光,看面句是否具有象形的意味,再以此意扣底。此法一般也用
于字谜。如“雨后山色浑如睡”猜“雪”字;“势如破竹”猜影目“丫丫”。
⑤承启法:寻求原诗词曲语的上下句,以承上法和启下法来扣底。如“家祭毋忘告乃翁”
打报刊名“宁夏日报”(承上法);“东风不与周郎便”(燕尾格)打成语“金屋藏娇”
(启下法)。
⑥综合法分析面句后:以文义部分和拆拼、象形等相互结合,以综合性的手法来觅底。如
“未会牵牛意若何”猜“羞”字。
以面求底终究是一种难度颇高的创作,初学者应引起重视。
二、以底求面法
以底求面的创作情况是丰富多采的。个中的创作法门,二十年代曾有人列举了四十三个门
类。现代灯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已经用别解来取代了这一类旧的法门,大大减少了制作法门
的复杂性。尽管如此,以底求面的创作情况仍是十分错综复杂的。
首先,是关于谜的拟面,它要求文字的逻辑性和文采相结合。拟面,充分反映创作者这两方
面的水平。
清末谜家张起南在《橐园春灯话》中曾经对拟面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谜之雅俗巧拙,
其关系全在择面,有同一谜底而优劣判然者”,他认为“谜之表面不佳者,内容亦不足观。
如西子不洁,人皆掩鼻;若徒饰外观而扣合牵强,或抛荒题面,或影响模糊,则皮之不存,
毛将安附?”他还说:“大抵制谜,必先择谜底,相其能中绳尺与否;然后因材器使,摭拾
成语,或搜泳典实以合之。如无佳面,宁可弃置。”张起南的这番话,今天看来虽有偏激之
处,但其对拟面的重视程度,仍然闪着真知灼见的光芒。当代的大量谜作是靠自撰谜面来成
谜的,“西子不洁”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所以要强调自撰的谜面也得有文采,有文学性,又
合谜理,这就要求作者注意锤炼字句。谜面达到“不可更易一字”仍是最佳境界。
其次,是关于谜底的别解。它要求语言的趣味性和谜味相结合。底的别解,充分体现了创作
者的谜学水准。
谜底的别解大致有四种情况:①单字变义(包括几个单字);②整句变义;③句读变义;④
古字变义。以下列表说明(见表1):
表1
别解情况
谜 例
注 解
①单字变义
关心知识分子
(职称):护士
旧臣(刊名)故事大王
护解着爱护
故事解着过去伺从
②整句变义
颜如桃李,情若冰霜
(市招)花色冷面
送君千里终须别
(体育用语)主要得分手
解着花的颜色冷的面孔
解着主人得与客分手
③句读变义
白娘娘偷盗灵芝
(影目四)蛇、精变、红颜劫、昆仑山上一颗草
有情人都成眷属
(带量文化用品)一对对联
读着:蛇精变红颜,
劫昆仑山上一颗草。
读着:一对对,联。
④古字义变
婉转娥眉马前
(地名)玉环县
田单奇计破奇劫
(卷帘格·**演员二)
陈冲、牛奔
县通悬
陈通阵
有的谜作中,别解的情况会在同一条谜中出现,这些复杂的别解情况,可称为综合义。为了
加深理解,不妨再举几例(见表2)
表2
别解情况
谜 例
注 解
①②
打渔杀家(成语)
恩将仇报
恩解着萧恩,由单字变义带来词变义
①③
芳心暗相许(外国名剧)
阴谋与爱情
阴扣暗,谋解着谋划,与解着给予,读着:阴谋/与爱情
③④
习拳练艺为强身
(五唐)莫学武陵人
陵通凌,解读为:
莫学武/凌人
①④③
逢年过节儿童乐
(报刊用语)连载小说
说通悦,载解着年,小解着小孩,读着:连载/小/说
从表例中可以看出,谜底的别解是丰富多采的,我们要千方百计从别意中求新,让底滋生出浓浓
的谜味来。弄懂弄通别解的作用,得其中三昧,才能一底在手,生出多种别意,创作的路子才能
不断拓宽。
掌握了别解的钥匙,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探讨以底求面的种种方法了。一般他说:以底求面
也可按照下列顺序来完成(在实际思维中也会常常打乱):
1.代词(意)法 代词法在谜底中找出全部或部分字词,寻求它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以及
代用词。
代意法则不拘一字一词的关映,讲究整个意境的扣合。
①代词法:这种方法极易掌握,作品也极易雷同。试举常用词“说服”为例,则可以找出
(见表3):
表3
说
服
拟面
陈言表白讲谈……悦(古文通说)
衣衫衬衫装束通着穿……
白衬衫
喜着装
兹再举数例:
谜底
所取代词
拟 面
陈皮(中药)
陈-旧·皮-面
旧封面
活报(剧种)
干活-劳动·报酬
按劳取酬
已知角(数学名词)
知晓-明确·十分
十分明确
戴丽丽(运动员)
戴-穿戴·丽-美
穿得美些更美些
②代词法加代意法:硬性的以词代词很容易使谜呆板,结合代意法以后,谜就有了“柔
性”。这可以说是“谜不在深,有意则灵”。试看以下数例(见表5)
表5
谜底
所取代词
所取代意
拟面
研究生(称谓)
临产-生
会诊
临产会诊
香飘四季(书名)
四季-一年
芳香横溢
芳年
夏衍(作家)
夏-启建立夏朝
沿衍繁绵
大禹传子,开技发叶
船点(菜肴)
帆-船
影影绰绰-点
孤帆远影
③代意法:再进一步,我们可全用代意法来拟面(这和以面求底时的拢意法相类),只要立
意有巧思,则谜可更具灵性(见表6)
表6
谜底
所取代词
拟面
落实到人(新词语)
实-果实
投我以木桃
毛延寿(人名)
使毛发葆青春
乌发宝
公分母(数学名词)
雌雄分别
鸳鸯各一方
控制落点(体育用语)
眼泪代点
男儿有泪不轻弹
④特殊指代法:特殊指代是代意法中的精华,它利用历史、地理、小说、人物故事等方面的知识
(术语可谓用典),甚至小说、戏剧中的情节制成的谜,其方法主要是从谜底中找出可以特殊指
代的字词,从而撰出谜面(一般还考究以史实或诗词成句拟面),特指一类的谜一般用代意法拟
面,在创作中仅有明指和暗指两种。兹举当代谜坛创作的作品以见一斑(见表7):
表7
谜底
拈出特指的字词
拟面
蒙混过关(成语)
吕蒙、关羽
吕子明白衣渡江
申请退伍(兵役用语)
申包胥
包胥哭秦庭
强的松(西药)
武松
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主权国家(国际名词)
孙权
碧眼儿坐领江东(掉首格)
以上是明指。另一种暗指在面上颇不易察觉,创作时就要借古喻今(见表8):
从以上第一类①②③④的四种方式可以看出,③④类在谜作中属较高的境界,知识面广,充
满文学、历史趣味,谜味浓郁是其特点,值得效法追求。
2.反意法:取底的对立面,拟出相反的面来扣合。反意法讲究逻辑的内在必然性。下表所
列的谜,不一定非用反意法来设面,现在用了反意法,拓宽了制谜的谜路(见表8、表9):
表8
谜底
指出暗指的词
拟面
李顺达(劳模)
李白
千里江陵一日还
王愿坚(作家)
王勃
不坠青云之志
白面郎君(泊浑)
白素贞、许仙
断桥相会
无与伦比(成语)
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
表9
谜底
指出底中的反意字
拟面
不败之地(成语)
不败-胜
胜境
早安(礼貌用语)
早-晚·安-不舒服
向晚意不适
不明智(口语)
不明-暗(隐)
灵隐
先天不足(成语)
先天-今日 不足-有余
今日得宽余
3.拆拼法:汉字的笔划性很强,拆拆拼拼,部首的重新组合可以变新字,可以出新意。此
法一般用于字谜,拟面时面上必须有别解。其它各种有增损离合意味的谜底也可用此法。先
看简单的拆拼(见表10):
表10
谜底
拆拼情况
拟面
面(字)
而+二+一(拆)
合二为一
毛竹(植物)
笔(拼)
一笔写两个字
张口结舌(成语)
千+口(拼)
千
木木(外国小说)
林(拼)
林散之
实际创作中,要使拟面丰富多采,搞活谜路,必须在笔划上作更巧妙的构思,即根据部首的
变化重新拟字入谜(见表11):
表11
谜底
拆拼情况
重新拟字
拟面
孙(字)
子小
孔雀
孔雀东南飞
木木(外国小说)
/
机构
精简机构
4.拟形法:在以面求底中讲的象形法,到以底求面时,我们则称其为拟形法,拟形法一般
有下列四种,现分别举例说明(见表12):
表12
谜底
拟面
拟形类属
玉蜻蜓(越剧)
零的突破(体育用语)
玕
Q
以字拟面
(设面)
丫丫(影名)
直(字)
两株幼苗
平地起高楼、楼顶装天线
以字拟形
(求底)
永垂不朽(成语)
单干(常用词)
杨柳常青
荷尽已无擎雨盖
以意拟形
粒粒皆辛苦(五唐)
一团和气(成语)
丸药
皮球
以物拟形
润(字)
法兰西(国名)
犬声穿户出
427
以声拟形
①以字拟形:各种部首的拟形在谜作中十分丰富,如:标点(星、球),人(雁),册(篱
笆)人(燕子)、干(晴蜒)、∟(小船)等等。此类谜一般为字谜。
②以意拟形:用具体的事物描绘出比较抽象的文字。
③以物拟形:用某种事物最明显的特定的特征反映出比较抽象的文字。
④以声拟形:巧借读音摹声拟形。
以上四种拟形法中,以①类为最多,创作的内容亦最丰富,有的拟形在谜面,有的拟形在谜
底。
5.设问法:谜面上利用“如何”、“怎样”、“何处”、“怎么”等句式设问,将谜底作
为面上问句的答案。此种创作手法要求谜底的答案既要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又要有别解。设
问类型大体上可分用典、指事、反扣、借面等四种。借面的设问法力求在设面上有别解,须
要在文字组织上巧妙些,有一语双关的效果,请看下表(见表13):
表13
谜底
拟面
设问类属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曲)
仙源何处寻
用典设问
绿衣人传(越剧)
鱼书欲寄何由达
指事设问册
则天外传(越剧)
人间哪得几回闻
反扣设问册
女子组(体育用语)
如何是好
借面设问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会意法也可设问。如“峰从何处飞来”射地名“盘山”。此种设问,只
要关照谜底,就不必强求有问必答了。
6.承启法:有的谜底,我们拈来可作古文、名篇或诗词歌赋中的相类句式相关映的意思,
这时,我们就取诗文中现成的上句或下句来作谜面。取下句者,即为承上之法;取上句者,
即为启下之法。靠上下文击动,使谜意如脉贯通,谜趣盎然。谜坛以承启法创作的佳作颇
多,兹举数例(见表14):
表14
谜底
拟面
承启类属
夜合花(词牌)
莫待晓风吹
承上。唐武则天诗: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莲花落(文艺名词)
坠地无踪
承上。《聊斋·胭脂》中判词之句:“莲花卸瓣,坠地无踪“
金屋藏娇(成语)
东风不与周郎便(燕尾格)
启下。面用杜牧诗,下句为
“铜雀春深锁二乔”
莫应丰(作家)
清早船儿去撒网
启下。面用《洪湖赤卫队》歌词,下句为“晚上归来鱼满舱”。
以上是全靠上下文击动扣合谜底的。承启法中还有一种情况:除靠上下文击动外,谜面本身
也适当关映谜底。如“眼前有景道不得”打唐人“崔涂、李密”,崔涂由下文“崔颖题诗在
上头”扣底,李密则从谜面上关照而来。此种手法,往往缀合两底来拟面,大大增强并丰富
了承启一类的表现手法,值得创作时注意。
7.饰面法:谜的创作拟面还有各种巧妙饰面的方法。这类创作数量虽不多,但作为创作的
一个法门,还是应该了解它。这里略作介绍(见表15):
①面上漏字:以常用有规律的词为面,故意漏字以切底。
②面上包字:拟面词故意字字包含某一字,借以切底。
③面上减字,拟面之句故意减去某些字,变化的切底。
④面上添字:拟面之句尚不能隐括底,采取增添附加语的方法以求切底。
表15
谜底
拟面
饰面类属
少华山(京剧)
泰衡恒嵩
面上漏字
云(字)
运动会上都有他
面上包字
奋(字)
大油田出油
面上减字
小林多喜二(外作家)
禁(此谜见笑)
面上添字
灯谜创作中巧妙饰面的形式颇多,创作时只要多动脑筋,并不难拟面。
8.漏补法:拟面时故意漏去某些字,由谜底中的相关字句来补,一旦补足,则面的意思顿
时起变化。此种方法和面上漏字有明显区分,请看下例(见表16):
谜底
拟面
漏补字
补面释意
月到中秋(影名)
八十五
月
八月十五为中秋
史进时迁(泊人二)
太公
史
太史公为司马迁
一条谜用一种还是几种方法,这全在于作者自己。凡在谜理法度之中,十八般武艺听凭使
用。
无论是以面求底,述皇以底求面,在创作中还有一个难于配底的问题。这在上述的谜例中已
见过一些,配底在创作中有使难成谜的谜底“巧配入谜”的功效,这里作一简单介绍(见表
17):
表17
谜底
拟面
创作方法
化石、结晶(化学名词二)
试玉要待三日满
代意、拆拼
红色斜纹布(纺织品)
彤
代词、拟形
沁香(红楼梦人)
一水平流舟荡漾,秋灯黯淡月光明
拟形、拆拼
四十千(聊目)
此说万万不可,彼说万万不可,
无须此说彼说,均无不可
饰面、代意
在创作中,以面求底时往往一底难以应面,求底同时也有一底难以应面的情况,因此学会配
底,即巧妙地配上一个或几个底,使底的文义相关连,或者利用句读,使底的意思发生转折
变化。为了开拓谜的思路,更有利于创作,配底要求配同一谜目的底,否则,可从相类相近
的谜目中去寻找,如唐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句,启下法首先想到清文学家万树,但“梨花
开”三字无底可觅,只得将谜“待字闺中”,当看到作家于梨华,才得以相类谜目配底成
谜,再如京剧“杨门女将”,以此底入谜,颇有难度,现利用单子变义来别解,再利用句读
变义,变成“杨门女,将………”配上一底,就有文章可做了。谜作“唐明皇重召玉环”射
“杨门女将、二进宫”,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以拆拼法创作谜,配底的作用更加明显。如“们”猜成语二“旁若无人、自成一家”,如
“纱”猜常用词三“减少、补充、统一”。可以说是全靠配底才成谜的。
配底巧妙,真可妙语解颐令人一唱三叹;但若硬性拼凑,则为“拉郎配”,就不免令人喷
饭。在创作中,往往会出现仅有“一面半底”的情况,暂时无法配底时,只有使之作为素材
收在谜库中,而不必匆匆将它“出嫁”。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精选元宵节作文素材
怎么做灯谜手工如下:
1、准备一张A4纸,并对折一部分;转一圈方向上对折,并画出圆形灯笼;上下画出弧线,左右画弧形线条,并加粗外轮廓线;将灯笼涂上好看的颜色,并用深色勾边加深。
2、写出每个灯笼的字谜;用剪刀把画好的灯笼剪下来,并粘贴在黑色卡纸上;用油画棒画出烟花,再画出彩色点点;在灯笼上写上谜底;贴上写好的元宵快乐,快来猜灯谜吧。
手工灯谜的由来及发展
1、由来:手工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2、灯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3、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隐语”“廋词”等被视为灯谜的雏形。汉魏时期,“谜语”一词就出现了,字谜开始成熟。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出现并成为一股潮流。北宋时期,猜谜的风气开始盛行,谜语的种类也极大丰富,王安石、苏轼等诗人都有谜作散见于一些诗词著作之中。
4、南宋时期,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射。“灯谜”的正式命名是在明代。
5、手工灯谜的种类。文字谜是灯谜中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它是以文字为主要素材的谜语。花色谜。花色谜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画谜、照片谜、剪纸谜、邮票谜、火花谜、印章谜等。此外,手工灯谜还包括符号谜等。
精选元宵节作文素材5篇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快要到了,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那天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精选元宵节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欢!
精选元宵节作文素材1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个元宵节。元宵节闹元宵,四下里全是烟花升空的“噼噼啪啪”声和礼花四射的耀眼光芒,平日里少有的热闹气氛一下子又全都赶来了,温馨的灯光在每家每户中闪闪烁烁,如同欢乐的火苗在柴堆中唱歌跳舞,“快乐”这个词语在此时此刻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春节时的彩灯挂到现在却又是一番新景象了。会玩的人家能想出各种各样离奇的玩法,猜灯谜,看花灯,吃元宵、汤圆、放烟花、看晚会……反正只要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团团圆圆就好。
都说中秋佳节是一个思念亲人、朋友,大家在一起团团圆圆的日子,可我认为元宵节也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元”字的谐音是“圆”,“圆”字又是代表了要吃汤圆。团圆的意思,但是将这两个节日比较起来,却又是两种浑然不同的节日气氛。细细想来,中秋节重在一个“思”字,而且在秋天里,让人感到一种凄美的色彩,而此时的元宵节却重在一个“闹”字,许多人都还没有从老家回来,准备过完了元宵节再各奔东西,所以要再红红火火地热闹一番,所以感觉便不同了。
元宵节在闹元宵之际,也少不了要品尝一下元宵。记得宋代周必大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梦,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襄,珠浮浊水中。附此说家风。”而那美丽的花灯也使人们为之着迷,为之心动,辛弃疾写一首《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地,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一句表露出了大词极高的境界,比之欧阳修的一首《生查子·元夕》:“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也毫不逊色,在这种诗里的绝美意境中,再次看元宵节,定是别有一番风味了。
精选元宵节作文素材2
“走,换衣服,我们出去赏灯去!”每年爸爸这一声出现,我就像个军人一样的行动起来,生怕去晚了灯就灭了,也生怕去晚了赏灯的位置就不那么好了。
每年到了元宵节,爸爸都会对我和妈妈说上这么一句,这句话已经成了我们家的一个习惯,听到了也就是赏灯的日子到了,我们家要一起去过元宵节了。我们那里元宵的灯好看,各式各样的灯,好看地挂在公园里,也挂住了我们那里元宵节的气氛,挂住了我们元宵节的习俗。
我是一个做什么事儿都慢吞吞的人,唯独元宵节去赏灯,爸爸那一声出来,我就会像个军人一样非常迅速地换衣服换鞋子,站在爸爸妈妈身边一起走去公园。毫不夸张地说,去晚了一点点,我和爸爸妈妈赏灯的位置就变成了犄角旮旯只能看见一点儿灯影的位置,而去早一点的话,我们仨可以像是皇家贵族一般,走在公园的桥上,一一赏玩元宵节里挂在公园里的灯,数一夜的灯花,猜一夜的灯谜。
印象最深的一次元宵节是我六岁时候的元宵节,那一次我和我的爸爸妈妈去赏灯去晚了,我因为看不着好看的灯,差点儿就要哭了,可过年是不能哭的啊,爸爸为了让我不要哭出来,把我驾在他的脖子上,让我够得着看树上挂着的灯,妈妈则在旁白出灯谜让我们猜。我一边猜灯谜一边用手去碰灯影照着的树叶子,又因为我驾在爸爸的脖子上,比爸爸妈妈都要高的,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我当时快乐的模样,记得我还是个小娃娃时候的元宵节。
在那之后的元宵节,我们家都会尽早的去赏灯,免得错过了好位置也错过了元宵节的灯与气氛。
精选元宵节作文素材3
“元宵节人满为患。”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快到了!哦,对了,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满月日,孩子们,你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吗?让我告诉你一件事!从前,有一个怪物经常出没于人。消除它花了很长时间。一天,一个人出去打猎,看见一只大红鸟。他以为那是个怪物,就向它射箭。谁知道这个“怪兽”是玉皇大帝最喜欢的鸟。原来这只鸟在世界上玩耍时迷了路。玉皇大帝很生气,决定在正月十五生火。这个消息被另一个仙女知道了,所以他偷偷地下去告诉人们这个消息。众人惊惶失措,忽然有人站起来说:“玉皇大帝离我们很远。那时候我们可以挂灯笼放鞭炮。好像着火了。”就这样,人们欺骗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以为世上真的有火,于是人们活了下来。为了庆祝这一天,人们一直有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听了这个故事,你对元宵节了解得更多了吗?今天是元宵节。我去我祖母家庆祝这个节日。我一进门,食物的味道就飘进了我的鼻子。我冲进厨房,来到奶奶身边。
我抬起头,舔了舔嘴唇,问道:“奶奶今天吃什么?奶奶说:“有鱼,肉和海鲜。”我流口水了。我吃了很多晚餐。晚饭后,奶奶端出一碗饺子。哇,我的最爱!我赶紧把一个放进嘴里。天哪,这是我最喜欢的芝麻馅!哦,是的!我连续吃了五顿。因为晚饭吃得太多,后面的糯米团吃不下,肚子都要破了。所以我提议出去走走,享受一下节日的气氛。但这很令人失望。街上行人很少。一点节日气氛都没有。
今年的元宵节是在美食和一点失望中度过的。希望明年的元宵节能节能热闹。
精选元宵节作文素材4
“去年的元夜,花市长/市场的照明和白天一样。月柳梢头,人约黄昏。单击这就是古代著名诗人欧阳修歌颂元宵节的诗句。到了正月十四日,我们看汤、花灯、猜灯、烟火。但是最难忘的是那香喷喷的汤圆。
在厨房里,妈妈正在包汤圆,我立刻趴在妈妈身边“欣赏”她包汤圆的过程。我看到妈妈先把一袋糯米粉倒在大碗里,加水揉成一个大面团,然后放在旁边。她还用搅拌机打碎芝麻,放入小碗中,加入一些糖和猪油,用筷子均匀混合后,将牛揉成圆形的小球,放入冰箱冷藏凝固后,就可以拿出汤圆吃了。在等待芝麻馅变硬的时候,妈妈拿出刚才放在旁边的面团,找到擀面杖,把面团分成小球,用擀面杖擀面杖擀成一张可爱的汤圆皮,仔细地包在汤圆皮里,直到芝麻馅变硬。因为如果不小心,汤圆皮就会破裂。包了汤圆,妈妈烧开了水,让可爱的汤圆们一个一个地排队“泡温泉”。
我站在旁边看着汤圆在锅里的时候下沉,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它有“沉没者”的外号。汤圆在锅里转来转去,就像一群又白又胖的小孩子在温泉里跳舞一样。过了一会儿,他们“向观众鞠躬谢幕”。我流了水。我匆匆端着一碗汤圆低下头闻了闻,那刺鼻的香气迎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皮革薄,Q弹。里面的芝麻馅一下子流出来了,嘴里溢出来了。又甜又好吃。甜蜜而不油腻的味道萦绕在舌头上,真是一种美丽的享受!
今年的元宵节过去了,但美丽的烟火和五彩缤纷的花朵一次比一次美丽。我不能不为祖国的跨越式发展感到骄傲!我期待下一个花灯,下一个汤圆!
精选元宵节作文素材5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这是我盼望已久,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每年元宵节,我都可以放爆竹、吃元宵、赏花灯。“吃元宵了”妈妈端着热腾腾的元宵,开心的叫我们。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生活就像元宵一样甜蜜。吃着软乎乎的黑芝麻元宵,真是美在嘴里,甜在心上。
吃过元宵后,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去街上看花灯。街上的人可真多,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穿着时尚的年轻人,还有顽皮可爱的小孩。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充满着欢乐。
随着人流我们开始观赏花灯。街上的花灯真多呀,看的我眼花缭乱。有猪八戒灯、米老鼠灯、奥运福娃灯。真是应接不暇。看那祥龙灯,虽说虎年过去了,可还是那么威风凛凛;看那福娃系列灯,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身强体健。真是各有特点,个性鲜明。今年是蛇年,各种各样的蛇自然成了今年的主角:有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和小青;有金蛇狂舞。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看着一个个看动画片中一样逼真的的喜羊羊,慢羊羊,美羊羊,灰太狼。仿佛让人进入了动画的世界。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市里边放烟花的地方,这里真是人山人海。“嗖”的一声,一支烟花被送上了天,伴着一声巨响,整个天空都像被点亮了一样,一朵两朵。漫天的金花盛开,马上又变成了银蛇乱舞,最后成了一棵巨大无比的圣诞树,慢慢的消失了。接着什么喷泉,什么火树银花,什么大好河山一个个被送上了天空,天空也是忽红,忽紫。真是五彩缤纷,整个天空如同白昼一般。
随着放烟花接近尾声,天色也越来越晚,我们依依不舍的往家中走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